12月11日晚, 中欧特别节目----“全球眼中的中国崛起”亮相第一财经频道《头脑风暴》。
节目嘉宾阵容由代表欧洲视角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佩德罗•雷诺教授领衔,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及副教务长梁能教授亲自担当现场评论员。两位中欧EMBA校友陈强先生及章苏阳先生作为企业代表,与嘉宾和评论员就“中国崛起带来的影响”、“中国成功模式能否在未来持续”、“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等焦点问题激荡智慧,从全球视角解读中国崛起及未来发展之路。现场妙语不断,思辨气氛热烈,笑声与掌声不时响起。
本期节目嘉宾还包括代表日本视角的全球“五大管理大师”之一大前研一,以及代表美国视角的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等重量级学者专家。著名主持人袁岳担纲节目主持,风格机智幽默。50余名中欧2010级MBA学生也作为观众来到现场,亲身体验了这场非同寻常的脑力风暴之旅。
中国是否崛起
“中国是否崛起”成为当晚嘉宾们激辩的问题。
大前研一认为,中国的崛起已经是毫无争议的。芬恩•基德兰德则补充认为,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人均GDP还很低,因此中国的崛起,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他强调,中国人的创业精神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的崛起,因此他认为政府和社会都应当支持这种创业精神。雷诺院长则强调由于中国人勤奋的工作,以及强烈的进入中产阶级的追求,中国目前的高速增长还将维持很多年。
章苏阳校友认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崛起相比,中国面临的困难更多----中国崛起面临着全球性的资源紧缺,而其他国家在崛起过程中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中国可供给的劳动力即将开始走入下降通道,而其他国家崛起时往往伴随着人口和劳动力的持续增加;其他国家崛起时往往使用武力掠夺资源和殖民地,而当今世界,中国的崛起只能是和平崛起。他认为中国的崛起还有很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
梁能教授则提醒,世界其他强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软实力的崛起,譬如美国的崛起,带给了全世界一个让大多数人向往的“美国梦”,但是中国的崛起,除了经济发展之外,还缺少一个让世界上大多数人欣赏追随的“中国梦”。
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雷诺院长引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加纳办学的经验指出,中国的崛起带给诸如非洲这样的地区许多机会。“非洲的学生在和我们交流时,就强调,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在当地创造了许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他们感谢中国。”
针对欧美舆论指责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活动是“新殖民主义”,雷诺院长强调,上个世界60-70年代,美国企业开始大规模的全球化时,也曾经备受国内的媒体和工会的指责,“但是现在大家都看到了美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国之一。”
张维炯副院长表示,虽然今天西方舆论指责中国是资源的争夺者,但是在全球资源短缺成为现实的情况下,中国和中国的企业,尤其是资源垄断性企业,需要好好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资源满足国内的基本需求。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一直重视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梁能教授强调,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如何赢得当地市场,还需要认真考虑带给当地的利益,如促进当地就业等。
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
大前研一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在货币升值情况下被迫实施创新战略的背景和得失,值得中国政府和企业借鉴。他还强调,不应当过于专注“中国制造”,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没有产品可以在一个国家完成所有部件的采购和组装的。”
章苏阳校友认为只有当中国的绝大部分人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产品和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制造”的品质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梁能教授提出新的主张,他说,舆论过去往往企业的成功归于老板个人,但是现在应该打破“老板神话”时候,企业应当花大力气改变企业管理,建设利于创新的体制。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zhongou/34426.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