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与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共同举办了题为“大中华区金融中心”的上海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汇集了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者、政策制定者以及两岸三地致力于上海发展金融中心的研究者进行高层对话。会议在位于黄浦江畔的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举行,上百位金融界精英人士、30多家中外主流媒体参加了此次会议。
2009年4月,国务院提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2020规划,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揭开新的一页,也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研讨会以“大中华区金融中心”为题,分析大中华区金融中心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地区金融中心在中国金融改革、金融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研讨会主要演讲人包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教授,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教授,香港智经研究中心主席胡定旭、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国际经济学研究总监 Paola Subacchi、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秘书长王巍、台湾证券交易所主席薛琦、台湾时代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徐小波、香港经纶国际研究院研究总监肖耿、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交通银行副行长叶迪奇、德勤上海管理合伙人Vivian Jiang、渣打银行东半球研究主管Nicholas Kwan、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首席代表杨戈、香港岭南大学副校长Jesús Seade教授、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等等。
朱晓明院长在致辞中指出,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是全球久负盛名的智库机构,,以Chatham House Rule闻名。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是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陆家嘴集团发起设立的智库机构,致力于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两个智库携手举办今天的论坛是跨越欧洲和亚洲、连接欧洲和上海的精彩对话。朱晓明院长指出,最近两年,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国际格局,中央提出了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等举措,增资IMF,朱民博士出任IMF副总裁,并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市政府和一行三会联合举办的国际规格的“陆家嘴论坛”。中国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热情,以及中国强大的金融实力,都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最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刚刚宣布将于明年推出“在职金融MBA课程”,以满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高端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
吴晓灵院长就如何加强沪港合作、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作了分析。吴院长提出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主要是对美国,对于香港、台湾是逆差。在贸易项下人民币可以流出去,如果我们允许用人民币到境内投资,会有很多人民币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投到境内来,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货币循环。香港作为一个有独立监管当局的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并为内地对外开放和资本项下可兑换提供一个很好的窗口。
吴院长特别强调金融中心最大职责是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金融中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上海和香港都有各自的长处,她希望在此过程中两个城市可以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并认为在一个国家里面也会有多个中心,每一个中心可以定位不同、错位竞争,这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高质量的服务。
方星海主任认为,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将与中国经济地位同步提高。中国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最好有一个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如果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那么上海离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就不远了。但也有难度,就是要打造一座适于金融服务业的人员去居住的城市,上海现在没有完全实现这个目标。上海在创新方面受到限制,而有独立法律的香港在创新方面有优势,但他认为未来这种优势会慢慢减少。在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方面,香港比新加坡、伦敦等有优势,但这也不妨碍其他一些金融国际中心提供人民币服务。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zhongou/34423.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